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出土楚簡與戰國思想研究下
The unearthed Chu Inscribed Bamboo Slip and the Warring States Thought Study(2)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周鳳五 
課號
CHIN8010 
課程識別碼
121 D1282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1,2(8:10~10:00) 
上課地點
文20 
備註
碩士班同學經授課教師同意亦可選修。
總人數上限: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近年來,出土文獻成為一門新興學科,影響層面涉及古文字學、語言學、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思想史以及藝術史等不同領域的學科。僅就思想史的層面而論,出土文獻所載內容之豐富,已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先秦學派源流、學術思想內容、師弟子傳授等問題,並有相當的研究成果面世,對於先秦思想史的影響十分深遠。然而,進行出土文獻與思想史的研究,不僅需要紮實的古文字學基礎,更須熟讀先秦典籍,並全面深刻地了解現行研究成果。本課程將以郭店楚簡、上博楚簡為主體,兼及馬王堆帛書中與儒、道思想及其他諸子學說相關的文獻;並引入陸續公布的清華戰國簡、北大漢簡等材料。比對多種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對於現行的先秦思想史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論述。本課程的開設,講授與研究生討論各佔一半,以培養研究生紮實的獨立研究能力、跨領域的學科視野、並掌握正確的古文字學方法,打下研究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史的基礎。 

課程目標
1.掌握古文字考釋的基本方法,具備閱讀、鑒別相關研究論著的能力。
2. 藉由比對文獻與傳世文獻重出或相關的部分,深化既有的研究。不見於傳世文獻的佚籍部分有助於釐清傳世文獻中若干疑點或思想譜系上的缺環。
3. 比較不同文獻對於同一學派、類似思想內容的不同記錄或詮釋,進而再思考先秦學派源流與傳承問題,重新勾勒先秦思想史的圖像。
4.藉由課堂報告,以及繳交期末報告前授課教師調整寫作綱要的方式,培養研究生獨立撰寫古文字與出土文獻論文的能力。
 
課程要求
課前閱讀指定材料、課堂報告、期末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此處僅為參考書目舉要,更多的相關文獻隨時補充)
丁四新〈略論郭店楚簡〈五行〉思想〉,《孔子研究》,第3 期,2000 年5 月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年10 月
子居:《清華簡〈保訓〉解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9年7月8日
王志平〈說「索纑纑」〉,《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2 年11 月
王博〈帛書〈五行〉與先秦儒家〈詩〉學〉,《達慕思會議論文》,1998 年5 月
王博〈論郭店楚墓竹簡中的「方」字〉,《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 年5 月
王寧〈申說楚簡中的「訃」〉,《簡帛研究網》,2002 年9 月15 日
王輝〈郭店楚簡零釋三則〉,《中國文字》,新26 期,2000 年12 月
王連龍:《談〈保訓〉篇的「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6月20日。
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篇」譯注(一)〉,《二松學舍大學論集》,1989年
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篇」譯注(二)〉,《二松學舍大學論集》,1990年
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篇」譯注(三)〉,《二松學舍大學論集》,1991年
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篇」譯注(四)〉,《二松學舍大學論集》,1992年
池田知久〈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筆記(《五行》) 〉,《達慕思會議論文》,改訂版,1998 年4 月;增補版,1998 年8 月
池田知久〈馬王堆帛書《五行篇》所見身心問題〉,《馬王堆漢墓研究文集》,1995 年5 月
池田知久〈郭店楚簡〈五行〉譯注〉,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郭店楚簡思想史的研究》第1 卷,1999 年11 月
池田知久〈郭店楚簡《五行》研究〉,《池田知久簡帛研究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2 月
池田知久〈郭店楚簡《五行》研究〉,《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 年5 月
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篇研究》,東京都,汲古書院,1993 年
何琳儀〈郭店竹簡選釋〉,《文物研究》,第12 期,1999 年
呂浩〈《郭店楚墓竹簡》釋文訂補〉,《中國文字研究》,第2 期,2001 年10 月
宋啟發〈從論語〉到〈五行〉,孔子與子思的幾點思想比較〉,《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 期,1999 年
李天虹〈郭店楚簡文字雜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年5 月
李存山〈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 年5 月
李存山〈郭店楚簡研究散論〉,《孔子研究》,第3 期,2000 年5 月
李景林〈思孟五行說與思孟學派〉,《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 年1 月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郭店楚簡」專號,香港:三聯書店,1999 年8月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3 月
李學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中國哲學》,第20 輯,1999 年1 月
李學勤〈帛書五行與尚書洪範〉,《學術月刊》,第11 期,1986 年11 月
李學勤〈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中國哲學》,第20 輯,1999 年1 月
李學勤〈從簡帛佚籍《五行》談到《大學》〉,《中國哲學》,1999 年2 月;又《孔子研究》,1998 年第3 期
李耀仙〈子思、孟子五行說考弁〉,《抖擻》,第45 期,1981 年
李銳:〈清華簡《保訓》試讀〉,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四日文
沈培〈郭店楚簡劄記四則〉,《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2 年11 月
沈培〈說郭店楚簡中的「肆」〉,《語言》,第2 卷,2001 年
谷中信一〈關於〈郭店楚簡.五行篇〉第 36 號簡背面所寫的「」字〉,《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3 期
邢文〈楚簡〈五行〉試論〉,《文物》,1998 年,第10 期
邢文《孟子•萬章》與楚簡《五行》,《中國哲學》,第20 輯,1999 年1 月
邢文:《清華簡〈保訓〉研讀講義》,武漢大學簡帛網,2010年3月19日。
周鳳五〈郭店竹簡文字補釋〉,《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專輯》,香港: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 年11 月
周鳳五〈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劄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1999 年10 月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與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美國哈佛大學、武漢大學主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周鳳五:〈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臺灣楚文化研究會主辦「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上海,2002年7月28日至30日。收入《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頁181至頁191,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周鳳五:〈上博三《彭祖》新探〉,《南山論學集:錢存訓先生九五生日紀念》,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孟蓬生〈郭店楚簡字詞考釋(續)〉,《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2 年11 月
孟蓬生〈郭店楚簡字詞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7 月24 卷
林志鵬〈簡帛五行篇文本差異論析〉,《中國文學研究》,第15 期,2001 年
林志鵬:《戰國楚竹書〈彭祖〉及相關文獻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徐少華,2008年5月。
林志鵬:《宋鈃學派遺著考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9年5月。
林志鵬:《清華大學所藏楚竹書〈保訓〉管窺——兼論儒家「中」之內涵》,武漢大學簡帛網,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夏長樸〈子為政焉用殺——論孔子誅少正卯〉,《台大中文學報》,第10 期,1998 年5 月
夏長樸〈堯舜其猶病諸——論孔孟的聖人論〉,《台大中文學報》,第6 期,1994 年6 月
孫開泰〈《郭店楚墓竹簡.五行》篇校釋〉,《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9月
徐少華〈楚簡與帛書〈五行〉篇若干問題探析〉,《第一屆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2000 年11月16-17 日
徐少華〈楚簡與帛書〈五行〉篇章結構及其相關問題〉,《中國哲學史》,第3 期,2001 年8 月25 日
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三考〉,《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9 月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1998 年5 月
袁國華〈《郭店楚墓竹簡.五行》「(81a4)」字考釋〉,《中國文字》,新26 期,2000 年12 月
涂宗流《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 年2 月
張世超〈釋「逸」〉,《中國文字研究》,第六輯,2005 年10 月
張立文〈略論郭店楚簡的「仁義」思想〉,《孔子研究》,1999 年1 期
張光裕〈《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緒說〉,《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3 期,1999 年3 月
張光裕〈《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篇》校補〉,《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
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12 月
張建群〈簡、帛《五行》篇中「心」作用概探〉,《孔孟月刊》,第37 卷,第9 期,1999 年5 月
張靜〈郭店楚簡文字釋遺三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10 月
曹錦炎〈從竹簡本〈老子〉、〈緇衣〉、〈五行〉談楚簡文字構形〉,《第一屆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2000 年11 月16-17 日
曹錦炎〈讀楚簡劄記(二則)〉,《華學》,第七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年12 月
梁濤〈荀子對思孟「五行」的批判〉,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0 年11 月
梁濤〈簡帛〈五行〉「經文」比較〉,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0 年11 月
梁濤〈簡帛〈五行〉新探——兼論〈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0 年
許文獻〈楚簡中幾個特殊關係異文字組釋讀〉,《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新世紀的古文字學與經典詮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 年10 月
許學仁〈戰國楚簡文字研究的幾個問題─讀戰國楚簡《語叢四》所錄《莊子》語暨漢墓出土《莊子》殘簡瑣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6 月
郭沂〈〈五行〉考略〉,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0 年
郭沂〈五行考釋〉,《論衡叢刊》,第2 期,2002 年8 月
郭梨華〈竹簡〈五行〉的「五行」研究〉,武漢大學《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1 冊,1999 年10 月
郭梨華〈竹簡《五行》的五行研究〉,《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 年5 月
郭梨華〈簡帛〈五行〉的禮樂考述〉,《哲學與文化》,第26 卷,第5 期,1999 年5 月;又,《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論文集(上冊) 》,1999 年4 月
郭齊勇〈再論「五行」與「聖智」〉,《中國哲學史》,第3 期,2001 年8 月25 日
陳來〈竹簡《五行》章句簡注——竹簡《五行》分經解論〉,《孔子研究》,第3 期,2007 年
陳秉新〈楚系文字釋叢〉,《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五輯,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6 月
陳偉〈《五行》零識〉,《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1 月
陳偉〈郭店楚簡別釋〉,《江漢考古》,第4 期,1998 年
陳偉〈簡帛五行對讀〉,《武漢簡帛網》,2005 年11 月2 日
陳偉:《〈保訓〉詞句解讀》,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年7月14日。
陳偉武〈舊釋「折」即從「折」之字平議─兼論「慎德」和「悊終」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7 月
陳麗桂〈〈性情論〉說性情〉,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與台灣楚文化學會合辦,《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年4 月
陳麗桂〈〈性情論〉說道〉,《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2003 年3 月
陳麗桂〈上博五《三德》的義理〉,「2006 中國簡帛學論壇」,台灣大學中文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主辦,2006 年11 月5-6 日,武漢大學,收入《簡帛》(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麗桂〈由上博簡〈民之父母〉的句法形式與義理結構論《禮記•孔子閒居》與《孔子家語•論禮》之誤〉,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主辦「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陳麗桂〈再論簡帛〈五行〉經、說文之歧異〉,「2008 中國簡帛學論壇」,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主辦,台灣大學中文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合辦,2008 年10 月31-11 月2 日
陳麗桂〈從郭店儒簡〈五行〉檢視帛書〈五行〉說文對經文的依違情況〉,輔仁大學哲學系,《本世紀出土文物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兩岸學術會議論文》,1999 年1 月15-17 日,後收入會議論文集中(1999年4 月)又刊登於《哲學與文化》,第26 卷第5 期,1999 年5 月
陳麗桂〈從郭店儒簡看孔孟間禮、義之因承與轉化〉,「2007 中國簡帛學論壇」,台灣大學中文系、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主辦,2007 年11 月10-11 日
陳麗桂〈淮南子解老〉, 「道家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辦,2007 年12 月19-21 日
陸鐵乘〈五行說與、子思、孟軻及騶衍騶奭──荀子非十二子篇釋疑〉,《教學與研究》,第五期,1983年6 月
陶磊〈子思五行考〉,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1 年2 月
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第7 期,1997 年
黃俊傑〈荀子非孟的思想史背景——論〈思孟五行說〉的思想內涵〉,《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15 期,1990 年12 月
黃淑灌〈荀子非十二子詮論〉,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1 期,1967 年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年12 月
黃熹〈儒學形而上系統的最初建構——〈五行〉所展示的儒學形而上體系〉,《中國哲學史》,第3 期,2001 年8 月25 日
黃錫全〈楚簡「(8e40)」字簡釋〉,《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9 月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楊儒賓〈德之行與德之氣—帛書《五行》篇、《德聖篇》論道德、心性與形體的關聯〉,《中國文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1990 年12 月
董蓮池〈釋楚簡中的「辯」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7 月
廖名春〈「慎」字本義及其文獻釋讀〉,《出土簡帛叢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2 月
廖名春〈思孟五行說新解〉,《哲學研究》,第11 期,1994 年11 月
廖名春〈荊門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中國哲學》,第20 輯,1999 年1 月
廖名春〈郭店楚簡〈五行〉篇校釋札記〉,《中國哲學史》,第3 期,2001 年8 月25 日
廖名春〈楚簡《五行》篇引《詩》說《詩》考〉,《追尋中華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學勤先生學術活動五十年紀念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年8 月
廖名春〈簡帛五行篇不仁思不能清章補釋〉,《第一屆文字文本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研究計畫」主辦,2009 年10 月9、10 日
廖名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初讀》,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2009年6月17日。
趙光賢〈新五行說商榷〉,《文史》,第14 輯,1982 年
趙彤〈楚簡中用作聲旁的「祭」〉,《簡帛研究網》,2002 年9 月12 日
趙平安:《解讀清華簡:〈保訓〉的性質和結構》,《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第12版。
劉信芳〈郭店簡「(98d9)」與古代且字制度〉,《簡帛五行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 年12 月
劉信芳〈郭店簡文字考釋二則〉,《古文字典古文獻》,試刊號,1999 年10 月
劉信芳〈簡帛《五行》仁義禮知聖研究〉,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http://www.bamboosilk.org),2000年
劉信芳〈簡帛《五行》述略〉,《江漢考古》,第1 期,2001 年
劉信芳〈簡帛《五行》認識論術語試解四則〉,《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1 月
劉信芳〈釋〈五行〉與〈繫辭〉之型〉,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0年11 月
劉信芳《簡帛五行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 年12 月
劉桓〈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9 月
劉釗〈讀郭店楚簡字詞劄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年5 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
潘小慧〈五行篇〉的人學初探〉,《哲學與文化》,第26 卷,第5 期,1999 年5 月;又,《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論文集(上冊) 》,1999 年4 月
鄭良樹〈《荀子•非十二子》「子思、孟軻」條非附益辨〉,《故宮學術季刊》,第14 卷,第3 期,1997年
盧瑞容〈馬王堆帛書《五行篇》中「義」與「德」的涵義探討〉,《大陸雜誌》,1992 年11 月
韓仲民〈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概述〉,《文物》,1974 年第9 期,
齋木哲郎〈郭店楚簡〈五行篇〉覺書〉,《東洋古典學研究》,第8 集,1999 年10 月
魏啟鵬〈思孟五行說的再思考〉,《四川大學學報》,第4 期,1988 年10 月
魏啟鵬〈郭店楚簡《五行》箋證〉,《簡帛文獻《五行》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12 月
魏啟鵬《德行校釋》,成都:巴蜀書社,1991 年
魏啟鵬《簡帛《五行》箋釋》,臺北:萬卷樓,2000 年
龐樸〈〈五行〉補注〉,國際簡帛研究中心網絡版 (http://www.bamboosilk.org),2001 年8 月9 日
龐樸〈《五行篇》評述〉,《文史哲》,第1 期,1988 年1 月
龐樸〈五行思想三題〉,《山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 期,1964 年3 月
龐樸〈天人三式——郭店楚簡所見的天人關係試說〉,《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 年5月
龐樸〈古墓新知——漫談郭店楚簡〉,《中國哲學》,第20 輯,1999 年1 月
龐樸〈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哲學與文化》,第26 卷第5 期,又:《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論文集(上冊) 》,1999 年4 月、《中國哲學的詮釋和發展──張岱年先生90 壽慶紀念文集》,1999 年
龐樸〈竹帛五行篇比較〉,《中國哲學》,第20 輯,1999 年1 月
龐樸〈帛書《五行篇》校注〉,《中華文史論叢》,第4 期,1979 年10 月
龐樸〈思孟五行新考〉,《文史》,第7 輯,1979 年12 月
龐樸〈郢燕書說─郭店楚簡及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試說〉,《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年5 月
龐樸〈馬王堆帛書解開了思孟五行說之謎—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之一的初步研究〉,《文物》,1977 年10 月
龐樸《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年6 月
龐樸《帛書五行篇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0 年7 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表現 
30% 
課堂口頭報告。 
2. 
期末報告 
70% 
以課堂口頭報告所分配的專題為起點,對於選定的文獻繳交新釋文,並在此基礎上撰寫與先秦思想、學術史範疇相關的期末報告。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概說 
第2週
  郭店楚簡《五行》篇解題、研究現況概述、各段大意 
第3週
  郭店楚簡《五行》篇釋文、逐段解釋 
第4週
  郭店楚簡《五行》篇釋文、逐段解釋 
第5週
  郭店楚簡《五行》篇釋文、逐段解釋 
第6週
  馬王堆帛書《五行》篇解題、研究現況概述、各段大意 
第7週
  馬王堆帛書《五行》篇逐段解釋、釋文 
第8週
  研究生報告一: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五行》比較 
第9週
  研究生報告二: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五行》比較 
第10週
  上博楚簡《彭祖》解題、研究現況概述 
第11週
  上博楚簡《彭祖》釋文、逐段解釋 
第12週
  上博楚簡《彭祖》與稷下思想的關係 
第13週
  清華簡《保訓》篇解題、研究現況概述 
第14週
  清華簡《保訓》篇釋文、逐段解釋 
第15週
  清華簡《保訓》與《尚書・堯典》的關係、研究生期末報告計畫提出 
第16週
  清華簡《保訓》篇「中」、「庸」二字的解釋、研究生期末報告計畫提出 
第17週
  清華簡《保訓》篇與《周易》經傳的關係、研究生期末報告計畫提出 
第18週
  期末報告繳交